您好,欢迎访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官网!
登录
注册
首页
关于我们
中心定位
业务领域
中心简介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研究成果
规划咨询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创建管理
课题科研
创新专利
编辑出版
简报
系列报告
案例指南
年鉴
期刊杂志
媒体合作
党建学习
专家智库
专业委员会
数字城市
城市大数据
健康城市
城市治理
分支机构
城市数字化治理研究所
标准编制
老建筑
新建筑
会议交流
行业学术交流
国际智慧城市峰会
会员专区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 上海外环绿带及沿线地区慢行空间贯通专项规划草案发布
时间:2024-09-20 10:24
阅读:31
来源:互联网
上海外环绿带及沿线地区慢行空间贯通专项规划草案发布
近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外环绿带及沿线地区慢行空间贯通专项规划》草案。
外环绿带及沿线地区慢行空间贯通专项规划
草案公示稿
规划背景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化公园城市发展内涵,探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之城价值表达,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开展《外环绿带及沿线地区慢行空间贯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新时代外环绿带价值挖潜与能级提升,打造人民城市理念下市民共享的绿色活力空间。
外环绿带是上海市域重要的结构性生态空间,是上海建设生态之城的重要抓手。本次专项规划旨在全面推进外环绿带功能提升,立足上海高密度人居环境特征,践行“人民城市”“公园城市”“健康城市”发展理念,助力实现生态空间锚固、环境品质提升与生态价值转化。
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规划以外环线内外各5公里范围为基础,以道路、河流等自然物理边界为界限,基于虹桥、张江等重点功能区和大型开放空间的完整性,划定整体规划范围,总面积约1050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
规划范围图
目标愿景
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体定位,建设超大城市人民共享的开放空间体系、全球城市旗舰型国际顶级运动赛事胜地、国际大都市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人文画卷、高密度人居环境下主城区生物多样性地标地带。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空间、健康生活方式、运动休闲体验需求,探索高密度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与人文之城典范。
通过慢行系统促进生态、生产、生活融合,通过建设连续贯通的绿色生态廊道,激发产业经济发展引擎,促进地区更新迭代,提升城市宜居环境水平,引领市民一系列健康生活方式,打造活力之环、运动之环、文化之环、生命之环,凝聚城市创新资源,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目标愿景示意图
空间结构
围绕外环周边生态本底特色与功能组团,依托河道、林荫道、生态廊道等线性空间,构建 “一环、八片、多节点”慢行空间网络结构。
空间分区
结合行政边界,遵循主导功能片区完整性、生态空间整体性原则,沿主要道路、河流,将规划范围划分为八个主题片区。
空间分区规划图
节点体系
结合外环线与沿线地区发展的空间关系,聚焦城市门户、核心功能以及特色景观区域。结合慢行空间选线,打造三级节点体系。
节点体系布局规划图
选线布局
选线原则
尊重现状,因地制宜:选线主要依托现有步道、养护道路、防汛通道等通行空间为主,在尊重场地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
区域联系,强化体系:构建层级丰富的绿道网络,联系区域外设施以及文化资源,加强区域间联系,强化绿道与周边区域的可达性。
便捷可达,串联资源:串联周边住区,关联水绿空间、轨交站点、商业中心等节点空间。
衔接工程,一体设计:有效协调规划、在建市政交通等重大工程。借助工程建设契机,统筹整合慢行选线实施。
选线方法
穿城:串联各片区重要城市功能板块,将城市有价值的空间资源联系起来。
引线:依托河道、林荫道、绿化带、街道、公共通道打造慢行网络。
串绿:以生态资源“应进尽进、应联尽联”为原则,优先以河道为选线依据,串联各级绿地,织密生命绿网。
缀珠:为城市发展植入文化体验、旅游观光、郊野休闲、乐园畅游、动感科技等多元场景,塑造绿中有文、有体、有艺、有商、有乐、有趣,引导丰富、健康、活力的生活方式。
慢行体系
围绕市域开放空间,构建生态联通、活力多元的大环-中环-小环三级慢行网络。
大环强调生态涵养与森林漫步。串联环上公园,实现就近、便利、无障碍贯通。全线高标准建设,打通各类断点,满足多样化慢行需求,构建都市绿谷,提供森林漫步的生态体验。
中环强调链接功能与都市乐活。通过片区中环与外环绿带相互联通,激活城市功能。
小环强调织补网络与休闲可达,旨在提升外环绿带可达性。
外环绿带及沿线地区慢行空间分布图
建设标准
绿道标准
1、绿道宽度
大环绿道宽度宜控制在3-6米,中环、小环慢行选线强调因地制宜和空间复合利用,设计应满足步行需求,尽量兼顾骑行需求,宽度应不小于1.5米。
2、绿道坡度
绿道游径纵坡宜尽量与现状自然地形相结合,横坡宜坡向绿化带。有条件宜设置供无动力轮椅车、小孩推车等通行的无障碍设施。
3、材质色彩
路面材料宜采用暗红色、黑色与灰色彩色沥青,铺装材料应环保无害,新建道路应采用透水铺装。道路两侧宜设置排水井、排水沟等设施,避免道路积水。
4、断面设计
根据现状场地与慢行系统的关系,绿道将依托林带、滨水、桥下空间等多样建设方式,部分段因场地限制,协调园区、校区围墙后退的方式贯通绿道,其道路宽度按照宽度相关控制要求实行。
建设标准
驿站标准
建设有品质、有活力、有特色并融合于绿色空间之中的服务驿站,发挥绿道管理、综合服务、安全保障等功能,为游客提供停留、游憩、补给等服务。
驿站服务功能指引表
1、驿站选址
一级驿站主要选择在公共交通可达性高且周边居民区聚集的“环上”公园范围的绿地内设置。
二级驿站主要结合“环上”公园的建筑和设施设置。
2、建设引导
一级驿站是整个绿道服务体系的核心节点,依托门户节点、景观地标打造综合型服务中心。
二级驿站是绿道服务体系的主要节点,服务功能较为综合。
生态引导
1、引入生态留野区
生态留野区是生态重要且人类活动密度较低的区域。服务于生态保护及留野区域,以生态措施解决生态问题,原则上保持植被现状,进行自然保育和封闭管理,将人类活动干扰降到最低。
2、考虑动物通道设计
根据不同类型的动物栖息习性,提供不同的生物通道。具体包括:小型下穿式生物涵洞、大型上跨式生态廊桥等。
上一篇:• 《浙江省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管理办法(试行)》
下一篇:• 《上海市推进重点区域、园区等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方案》印发...
返回列表
备案号:
京ICP备12048982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