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创新论坛回顾· 专家精彩观点】聚焦“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 开拓城市治理创新(二)
4月7日,城市治理创新实践论坛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200多名城市治理和城市运营管理服务领域的院士、专家与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就“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与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等热点分享了最新的行业洞察,探讨了独到的创新观点,介绍了成功的建设实践经验,为城市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大会引领了行业方向,智慧凝聚,精彩纷呈。我们将陆续和大家分享大会的精彩内容,以期为城市建设者开拓思路,参考学习。
本期整理了论坛的部分领导与专家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治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吴建南作了《 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基于四次全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分析》的主题演讲。他梳理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概括了中国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路径,他指出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逻辑第一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第二是如果城市治理现代化要坚持正确的问题导向;第三是要面向未来。针对未来如何开展城市工作,他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再开一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总结新时代城市工作所面临的新难题,确保政策特别关注点是否跟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平衡;其次是城市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未来的长期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整个城市作为人群聚集的空间,在新发展格局的全局考虑该怎么满足。最后是落实执行数字战略想要取得好效果,很重要的是要让各个利益相关者一起合作,从一开始就要和服务对象有共同的规划,进而有共同的设计,进而有共同的管理,进而有共同的供给以及共同的评估。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的数字化转型,才可能能够实现经济价值、管理价值、市民价值和民族价值。
宿迁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尤文胜在《“城市公共空间集成化治理模式的宿迁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中,与大家分享了宿迁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建设经验。通过全面构建城市治理1+5+X的标准体系,“1”是坚持党建引领、定向引领,构建党建+的体系。“5”就是聚焦城市管理的重点,构建大市容、大航运等五大体系,“X”就是统筹协调治理加其他工作。他表示要因地制宜确定目标思路,宿迁的建设措施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创新三个举措,通过开展“多维度”现场调研,重点以96650工程为统揽,制定“精准化”实施方案以及搭建“高统筹”组织体系等详细措施,把准治理方向,构建“高位统筹+清单管理”推进体系。第二是坚持项目支撑,推进“片区集成+专项提升”的治理模式。全方位改善空间环境秩序,系统优化空间功能布局,高标准重构空间特色区,按照“一巷一体、一巷一特色”改造提升背街小巷。第三是注重标本兼治,探索“依法治理+共同缔造”的治理路径。通过以制规立法求善治;以党建+综合执法的模式,按照3+5+X的模式等实现部门协同求精治;以信用管理求共治,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管理模式,建成共建共享新格局;以信息技术求智治,整体构建1+9+X的运营体系,实现一屏观全城、一屏管全程、一端汇全城。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作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微更新》主题演讲。他表示城市更新由微更新和重建更新两种形式组成的,微更新更加强调以群众需求和参与为导向来推动城市空间的活化。城市更新总体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从城市空间的物质改善,强调城市更新是一个面向治理的一项重要综合行动。微更新的出现强调了群众是主体,参与是关键,核心是建立全覆盖和统一领导的基层党组织,进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的治理格局。他通过对沈阳牡丹社区的微更新项目、武汉南湖街道华锦社区案例以及北京劲松模式案例的详细分析,总结指出在建设上要形成效果共评激励居民参与的模式,强调了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越来越呈现一种协同互补的趋向,更新,特别是微更新的工作虽然小,但是对于国家治理服务却是具有大作用,市场参与更新需要逐步调整自己对于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快增长机器的观念,转向慢增长机器的新的理念提升。
青岛理工大学城乡建设信用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住建部信用办智库专家、住建部信标委专家李晓冬作了题为《用好信用手段助力城市治理创新》的主题演讲。他从信用监管、信用市场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的面临的实际情况三个方面介绍了信用手段到底如何在城市治理当中推动治理模式的创新。通过对房屋问题、社区以及城市管理的案例深入浅出的分析,他指出了信用手段的作用,不仅仅是给监管提供了一个抓手,它实际上是调动社会力量或者市场因素,发挥社会治理正能量的很重要的手段。在数字化的监管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的信用记录可以完善住建部门的信用监管,反过来讲,住建部门的信用数据又给开展城市保险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武汉金融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汉城资总经理卢亮作在《“市场助力、服务领航”探索物业城市治理新模式”》的主题演讲中分享了武汉金融街投资控股集团在武汉江汉区实施街区一体化基层治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物业城市模式下,企业成为主体,对比以往政府主导的模式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由行政化向市场化转变。在物业城市模式下,党委和政府负责顶层设计、统筹推进、考察验收。引入市场主体之后,服务企业成为补充政府和社会间的第三方,实现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社会结构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二是由传统化向智能化转变。由政府主导、企业主建建设区街运营调度中心,广泛融入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搭建人机网景一张网的工作体系,实现问题的快收集、设备快感知、事件快处置。三是由碎片化向集成化转变。在党委政府的调度下,相应的公共服务人力、物力以及公共资源伴随着行政职能从过去分散在各街道行政体系下,打包向服务企业集中,政府赋权企业横向联动多个行政管理部门,通过一体化运营,解决多头管理效率不高问题,用企业服务的一根针串起各项业务。四是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进一步突出物业治理模式的专业化、标准化服务特点,制定相应业务大纲、标准流程、实施细则,形成SPO工单管理系统,指导一线工作人员开展作业。
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CTO傅海波先生在《共筑城市智能体,深耕城市数字化》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在城市的连接点是基础设施,过去政务云是基于办公系统和政务系统搭建的环境,而未来城市治理需要实时性,包括安全性的网络系统支撑城市管理。能否搭建基于IPV6,包括5G实时热点感知系统,包括ChatGPT,智能中枢是未来一个城市从智能化走向智慧化的关键部件,他认为智慧城市过程是“三分建七分运营”,构建城市治理持续运营的运行机制,能让城市智能体自我演进,实现让智能体能够真正的从建到用,到好用的过程。